2025年中国空军现役装备中赢赢顺配资,300余架歼10A战机显得格外特别。这些曾经捍卫祖国蓝天的空中卫士,如今被军迷们亲切地称为功勋老兵。它们为何没能像歼11B那样获得现代化升级?传说中的歼10AG改进计划为何迟迟未见踪影?这背后隐藏着耐人寻味的故事。
时光倒回2006年,歼10A正式定型服役时可谓风光无限。要知道在上世纪八十年代,我国空军主力还是落后的歼6、歼7战机,与西方先进战机存在代际差距。1986年立项的歼10项目肩负着打破技术封锁的重任,1998年首飞成功时,无数军迷为之沸腾。这款完全自主设计的三代中型战机,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终于具备了自主研发先进战机的能力。
展开剩余77%服役初期的歼10A堪称空中明星赢赢顺配资,装备国产1473型平板缝隙雷达,可挂载霹雳11、霹雳12中距导弹和霹雳8格斗弹,制空能力远超前辈。2010年代,300多架歼10A与同等数量的歼11B共同构筑起中国空军的钢铁长城。其标志性的鸭式气动布局在珠海航展上频频上演精彩特技,每一次亮相都能引发观众欢呼。这款战机不仅是一款武器装备,更是中国航空工业突破创新的重要里程碑。
然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。2016年歼16重型战机定型,2017年歼20隐身战机和歼10C相继亮相,这些新锐战机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、新一代航电系统和更先进的武器系统。到2025年,歼20、歼10C、歼16等新型战机的装备数量已突破千架大关,空军作战体系完成转型升级。曾经的主力歼10A,逐渐退居二线。
有人不解:为何不给歼10A进行现代化升级?确实,此前曾传出歼10AG改进计划,拟为其换装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新型航电。从技术角度看完全可行赢赢顺配资,就像歼11B成功升级为歼11BG那样。但军事装备升级需要精打细算:歼11B作为重型战机平台,升级后能胜任制空、对地、对海多种任务,性价比极高。而歼10A作为中型制空战机,即便升级也难以匹敌歼20的隐身优势,且300多架的升级费用高达上百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歼10B虽然是歼10A的改进型,但属于全新生产而非旧机改造。就像智能手机迭代,直接生产新机型比改造旧机型更经济实惠。当前空军作战体系中,歼20负责踹门和制空权争夺,歼10C、歼16等四代半战机承担后续任务,歼10A的战术定位确实略显尴尬。
但这不意味着歼10A已无用武之地。它们仍可承担日常巡逻、训练等任务,让新锐战机专注于关键作战任务。就像家庭用车,老车虽不适合长途驾驶,但日常通勤依然可靠。更值得期待的是其出口潜力——许多国家仍在使用二代、三代机,升级后的歼10A将是不错的过渡选择。国际二手战机市场空间广阔,美国就常将退役F-16翻新出口。若对歼10A进行适度升级,配备新型雷达和航电系统,挂载霹雳15导弹,对预算有限的国家极具吸引力。
歼10A的现状恰恰折射出空军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。短短十余年间,中国空军完成了从二代机到五代机的华丽转身。这种幸福的烦恼正是国防实力提升的生动写照。就像美军F-15、F-16的更新换代,理性看待装备更替才是成熟空军的表现。
这些功勋战机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奋斗历程。未来,它们或在国内继续发挥余热,或远赴他国续写传奇。无论如何,这些老兵都将继续以不同方式守护和平。对军迷而言,见证装备更新迭代,见证国防力量日益强大,就是最大的欣慰。300架歼10A未获升级,不是能力问题,而是发展使然——这背后,是一个航空强国崛起的铿锵足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